起初接觸這本書是因為想更了解「教練式領導」的由來,
這套領導方法近年在企業界裡很流行,
光是有關企業的培訓機構可能就有十多種,
特別的是多數課程裡卻都沒有提到這是源自於運動界。
還看過有描述說這是與運動校隊裡的教練不一樣?
為了避免被不當的資訊誤導,
最後決定從源頭下手,直接閱讀這開創者撰寫的書。
作者從教導網球的經驗中,發現球員的內心都有些干擾和盲點,
自己難以察覺,卻會大大地影響外在的比賽表現。
每位球員的內心都有兩個『自我』
把球打好、任何事做得更好的關鍵在於:
怎麼改善自己內心裡面這個自我的矛盾及衝突
只有放慢思考且專注在當下,才能讓兩者協調合作,
在賽場上達到『放鬆而專注』的境界,克服太賣力的問題。
如果以現在的時空背景用一名詞來表示的話,我想就是『心流』。
甚至有些動漫也有相關的詞句:『Zone』、『無我境界』。
書中介紹了內心比賽的學習方法:觀察現有行為時不帶批判眼光,描繪理想結果時不過度分析,讓整個過程自然發生並相信自己辦得到,最後冷靜觀察結果並持續學習。
作者以簡單的方式解釋何謂批判,指出球員對每顆球的評價都只是個人的批判,是對經驗感受的自我反應。從裁判的視角看,只是判斷球的落點,看清事實並宣布得分或出界。
要避免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批判和過度思考,最有效的方法是學習專注。保持當下的專注能讓人變得平靜,思想能集中在此時此地。時代進步使得人類的專注力越來越短,市面上有很多關於專注練習的書籍和教學。推薦一種與本書相符的練習方式,即「正念」。正念是時刻非評價的覺察,需要刻意練習。透過呼吸覺察和身體掃描的方式,建立觀察自己身體的能力。
書中還提到了一個教學上的好方法,
『鼓勵學生們去看和感受自己做了些什麼,提升他們對事實的覺察』。
在健身房,大多數人只關注每個動作的次數、組數和重量,而不去細細感受自己的身體發生了什麼變化。結束後才問教練自己的動作如何,是否正確。目前,我不會輕易給予過多的提示語,除非涉及高風險的受傷問題。我希望引導學生專注在自己的身體上,而不是僅僅迎合教練所給予的指示。
在高中參與校隊時,曾與隊友討論過以後也想當教練,每天穿著運動服叫人練。八年後,還真的實現這開玩笑的說詞,在健身房擔任教練,有趣的是,儘管職稱都是『教練』,但在英文上使用的是Trainer而非Coach,閱讀這本書後,我漸漸能明白這兩者的差異。再回想當時教練是如何領導我們成長的,就能更加堅定抱持初衷繼續在這角色上努力。
比賽,從心開始。
教練,從心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