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來簡單介紹這本書在說什麼:
這本書系統化的介紹了財務三表,作者以其深厚的功力,幫助大家把財務三表的What,Why,How這三個問題都串在一起了
What是指這財務三表是哪三張?以及各自有什麼指標?哪些指標比較重要?
Why是指為什麼需要這些指標、
How是指如何應用這些指標看懂一家企業經營的成效。
一般介紹財報的書都容易過度偏重公式與數字的計算,但是這本書並不採取那樣的方式,相反的,而是大量運用日常生活做比喻,再拿鴻海、台積電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司財報直接分析。讀完這本書,你會驚喜的發現,原來財務三表環環相扣、彼此串聯,並且缺一不可。
這本書在四年內歷經五十幾刷,總銷售量超過五萬本,各界反應好評不斷,所以作者應出版社要求再版,對全書做了大幅度的精心改寫,同時盡量以2022與2023年的財報數據來佐證,讓大家更有共鳴。
本書作者是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張明輝會計師,本身是專業會計背景出身,處理會計業務30多年,作者將複雜會計概念深入淺出的介紹,而在講解完觀念後,馬上帶大家拆解分析知名的企業的財報,讓大家能夠具體應用所學,讓理論與實務合而為一,能夠從財報學到經營的精髓,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簡單介紹完這本書跟作者,那適合哪些人閱讀呢?我認為適合以下三種人:經營者、經理人、投資人,下面來聽我娓娓道來:
(🟢誰適合讀這本書呢?適合以下三種人)
第一種人,需要規劃長遠發展策略的的企業經營者:對於經營者來說,不管企業是在哪一個發展階段,時刻關注公司的體質都是基本中的基本,像是資金運用效能、投資報酬率、存貨周轉天數,而這些都是財報裡面的重要訊息。
第二種人,需要處理決策的專業經理人:我們都知道在做決策的時候,要站在公司整體的角度去思考,但是實際上要怎麼做呢,這個時候如果你懂得去閱讀財務報表的話,就能夠做出對企業更有洞見、更有根據、更有說服力的決策
第三種人,看到財報就頭昏眼花的投資者:巴菲特認為投資就應該以股東的角度去思考這家公司的好壞。而要正確評估一家公司,不閱讀財報就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如果你能深入研究財務報表,就可以辨識出具有長期成長潛力的公司,從而獲得超出平均水平的回報。即使對財務報表的理解不太深入,你至少還是可以通過分析財報來避免投資於表現不佳的公司,這樣可以保護你的投資組合免受損失。
不論是企業經營者、專業經理人,還是普通投資者,深入理解財務報表對於每個人都是一項寶貴的技能。
(🟢財務思維的重要性)
台灣許多公司在制定企業願景、產品開發、行銷策略、人力資源管理以及研發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然而,當涉及到財務管理時,情況似乎就大不相同。
作者曾詢問過許多台灣的CEO一個問題:「您辛苦經營企業的目的是什麼?」答案出奇地一致:就是「讓公司賺錢」。乍看之下,這個答案似乎毫無問題。但是,如果我們將視角轉向歐美,我們會發現那裡的企業經營目的並不只是讓公司本身賺錢,而是「讓股東賺錢」。
那麼,這兩種目標之間有什麼本質上的差異呢?
當一家公司選擇「讓公司賺錢」而不是「讓股東賺錢」時,其結果導致台灣企業與歐美企業在負債比例上有顯著的不同。這種差異不僅影響了企業的財務結構,也間接影響了整體經濟的表現。
因此,我們需要深入思考,台灣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是否需要新的思維方式。是否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股東的利益,從而帶來不同的經營策略和財務結構,進而提升我們的國民經濟表現。
所以財務思維的一念之差就有如此大的差別,我們或多或少都應該學點財務思維,而學財務思維的第一步就是先看懂財務三表,以下依序介紹:
(🔵財務三表是什麼?)
財務報表是了解一家公司經營狀況的重要工具。主要有三張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損益表。讓我們逐一來了解它們。
首先是損益表。如果我們要用一句話來形容它,可以說損益表反映了企業的「外在美」。它展示了企業的經營成果,記錄了過去一段時間內的收入和支出,反映了公司的績效和盈利能力。
接著,資產負債表。它可以被當作為企業的「內在美」。這張報表顯示了企業的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的狀態。也可以知道公司的資源是如何被配置的,透露了公司的經營理念和管理團隊的能力。
最後來看看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表的關注點在於公司的現金流進和流出。它幫助我們理解公司的獲利能力,以及這種獲利是否可持續。簡單來說,現金流量表告訴我們公司是否在賺錢,以及這些賺來的錢是否能夠持續進來。
透過這三張財務報表的綜合分析,我們可以對公司的經營狀況有全面的了解了。
以下將會從財務三表裡面各挑出一個比較有趣的指標出來講,最後再跟大家揭密如何看出這份公司財報在做假
(🔵資產負債表:存貨周轉天數)
資產負債表中有一個特別的指標——存貨周轉天數,它可以反映出CEO的管理能力。
存貨周轉天數能顯示出公司的存貨管理效率。聽起來平平無奇,但要知道,過多存貨從來不是由單一部門的失誤造成的,它實際上涉及了業務、採購、生產、研發、倉儲、會計等多個部門。
首先我們來看看業務部門。業務部門在簽約時如果沒有嚴謹考慮到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可能導致客戶突然撤單,從而留下大量庫存。因此,業務部門必須深入了解客戶的狀況,並與生產和採購部門保持良好的溝通,以避免產生過多的庫存。
接下來是採購部門。採購部門的任務,是根據銷售訂單和現有庫存,來調整所需材料或商品的採購量,以此調節存貨的數量。
最後看看會計部門。當公司的存貨數量過高時,會計部門是CEO發現問題的最後一道防線。透過ERP系統,會計部門可以及時發現存貨問題,並向高層匯報。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存貨過多是一個跨部門的複雜的問題。它考驗著CEO在跨部門協調上的管理能力。優秀的CEO必須能夠理解和協調這些不同部門的工作,以確保存貨周轉的效率,進而提升整體的企業績效。
接著我們來看損益表
(🔵損益表:EPS vs ROE )
什麼是EPS呢?也就是每股盈餘。簡單來說,EPS能告訴我們每一張股票能從公司的稅後淨利中分得多少。
一聽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哇,那EPS越高越好囉!”沒錯,從某種角度來看,EPS越高確實意味著每張股票分到的稅後利潤越多,似乎顯示出公司的獲利能力越強。
但是,這裡有個小陷阱。有時候,一些公司會故意控制股票的發行數量,造成股本較小,從而讓EPS看起來異常高。製造美好的假象吸引人購買。
那麼,我們怎麼避免被這種花招迷惑呢?這時,就該登場的是我們的另一位英雄——ROE,也就是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告訴我們的是,股東投入的每一塊錢,為公司創造了多少利潤。
有趣的是,當你把EPS和ROE放在一起比較時,常常會發現ROE比EPS低很多。這是因為公司保留的盈餘和資本公積未分配給股東,從而導致了這樣的差異。
所以,下次當你在分析一家公司的財務報表時,別忘了把EPS和ROE放在一起看。它們會幫助你更全面地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
(🔵現金流量表:自由現金流會影響股價)
最後一張表是現金流量表,也就是可以看出這家公司的自由現金流,投資大師巴菲特都特別偏愛那些自由現金流量既高又穩定的企業。
可能有人會問,預測一家公司未來長期的獲利績效,這難道不是像算命一樣困難嗎?確實如此,但如果我們的目光只放在短期,比如說未來一兩個季度,那麼推算營運績效和自由現金流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可行性。
那麼,為什麼自由現金流會對股價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呢?即使兩家公司的獲利相同,但由於自由現金流的差異,它們的股價可能會天差地別。這就像是,兩家餐廳的生意一樣好,但這家餐廳老闆預留的錢更多,他就能夠在未來看準時機,有資金推出新菜單,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再來看一個具體的例子。比如說,台灣的公司如果到美國掛牌,你會發現它們的本益比通常都比較低。為什麼呢?因為許多台灣上市公司是製造業,而製造業需要不斷地投資土地、廠房、設備,還要應付大量的應收帳款和存貨。換句話說,公司越大,它的資金需求就越多。
而當一家公司的資金需求量大增時,它的利潤就變得難以預測。畢竟,設備折舊等固定成本的增加,就像是額外添了一堆謎題,使得預測利潤變得更加複雜。
所以,下次當你在研究一家公司時,不妨多留意它的現金流量表。這或許會給你一些意想不到的發現!
(🔵作假帳的兩大特徵)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好奇地想問:“這些分析財報的技巧聽起來很實用,但如果財報本身是假的,那我們的分析不就毫無意義了吗?”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要怎樣才能破解出那些企圖欺騙我們的財報呢?
作者也提供兩個特徵幫助我們識破造假財報。如果滿足這兩個特徵,那麼有90%的機率在作假帳。
首先,第一個特徵是過高的應收帳款天數。讓我們用一個有趣的比喻來理解這一點。想像你是一家想要作假賬的公司。你需要在財報上顯示出高額的營收,但實際上你的客戶並沒有那麼多。這時,你可能會創造一些虛構的交易。例如,我開了三家公司,A公司賣100元給B公司,B公司以120元賣給C公司,然後C公司以140元賣回給A公司。這樣一來,三家公司的營收在紙面上看起來就像是火箭一樣飛升!但問題是,這些只是紙上的數字,實際的現金流在哪裡?因此,這些公司會嘗試延長應收帳款的天數,來掩蓋真相。
接著第二個特徵是過低的存貨天數。一般來說,公司不會為了做假帳而購買大量不必要的存貨。所以,財報上顯示的存貨數量通常是真實存貨量。但是,如果一家公司的存貨天數過短,比如只有五天到七天,那麼就有可能是在做假交易。
所以,如果一家公司相較於同行業的其他公司,同時有過高的應收帳款天數和過低的存貨天數,那麼這家公司有高達90%的機率在財報上作假。
🔴結尾
好了,今天的說書也來到尾聲,我們深入了解了財務報表的三大要素: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 每張表都像是一面鏡子,反映出企業的不同面向。
首先,資產負債表展示了企業的內在美。它詳細記錄了企業的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的狀態,揭示了企業的資源配置方式、經營理念及管理團隊的能力。特別是存貨週轉天數,這項指標能夠直觀地反映出CEO的管理能力,因為它不僅關係到生產、銷售等多個部門的協同工作,還涉及企業對市場變化的應對速度和靈活性。
接著,損益表展示了企業的外在美。 這張表記錄了企業一段時間內的收入和支出,反映了公司的營業成績和獲利能力。 我們學習如何透過每股盈餘(EPS)和股東權益回報率(ROE)這兩個關鍵指標來評估企業的獲利品質和效率。 這些指標幫助我們理解公司的獲利是否真實可靠,以及是否能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然後,現金流量表關注企業的資金流動。 它展示了公司在一定時期內現金的流入和流出情況,為我們揭示了企業的獲利能力及其可持續性。 透過分析自由現金流,我們可以預測企業的長期獲利潛力和市場表現。 這一點對於評估企業的長期投資價值尤其重要。
透過這三張財務報表的綜合分析,我們不僅能夠掌握一家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還能洞察其未來的發展趨勢。 這本書透過生動的案例和實際的數據分析,使這些看似複雜的財務概念變得生動且易於理解,讓我們像專業人士一樣深入挖掘企業的經營本質。
最後作者也提供兩個特徵幫助我們識破造假財報。如果一家公司相較於同行業的其他公司,同時有過高的應收帳款天數和過低的存貨天數,那麼這家公司有高達90%的機率在財報上作假。
所以這本書不僅是一本財務報表分析的指南,更是一本教導我們如何運用財務思維去洞悉企業經營的寶典。它將幫助你建立起堅實的財務分析基礎,讓我們在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