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愛是一門藝術,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是需要知識與努力,需要掌握理論與進行實踐的。消費主義影響下的世界,讓人也把人貼上價碼的標籤,以外表、經濟、社會地位等決定價格,以價格決定對方是否值得被愛,因此最大的問題不是被愛,也不是愛的對象,而是如何讓自己有能力愛人。愛情的發生是「墜入的」,當兩位陌生人突然親密起來,那種拉近距離的驚喜感常被誤以為是愛,但時間久了,缺乏了神秘與新鮮感,只會對彼此失望。
2. 不同文化和時代的人都在尋找方法克服個體分離焦慮所帶來的孤獨感,人有了思考與意識後,逐漸與自然界分離,從原始的結合中擺脫,焦慮與孤獨感也隨之加深。擺脫這種焦慮的方法其一是借助自我催眠或藥物的使用;其二是抹滅個體的特殊性,融入社會群體,就可以藉由和群體享有共同的經驗而減少孤單,(人自願從眾的程度遠高於被迫的程度),抽離個體性後的人,擁有相同的娛樂、相同的工作與相同的工作感情;第三種方法是從事創造活動,藉由將自己與創作材料所代表的外在世界合而為一,當外在與內在世界合而為一時就不再有孤獨與焦慮感。但上述三種方式都是片段且短暫的合一方式,只有人際的合一,也就是愛,才能真正解決焦慮(也就是托爾斯泰在克羅采奏鳴曲中說的:「沒有愛,人一天也活不了」。)
3. 成熟的愛是在保存一己個體性的前提之下達到的合一,愛是人身上主動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突破人和人之間的藩籬,將自己與他人合一,進而克服孤立與分離感,但同時保留自己人格的完整性。因此,愛是主動給予而非領受,是自由的人所採取的行動,人在給予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力和能力,人把自己生命之中活生生的事物給予出去,這樣的過程是「以增強自己生命感的方式擴大他人的生命感」,而同時領受者生命中的某種東西也會隨著接受給予的過程反射回給給予者,所以領受者同時也是給予者,愛是能喚醒愛的。(所以如果是單方面的給予,代表你的愛無法喚起他人的愛,是某種層面上的愛無能,也就是常見的工具人🥲)
4. 愛的四元素:照顧、責任、尊重和理解。照顧是勞力,我們會愛我們為之付出勞力的事物,也會為我們所愛的事物付出勞力(小王子與玫瑰的關係);責任則是一種完全自願的行為,他包含我們能對另一人以表現和未表現的需要做出回應,而在成人之間的愛主要指對他人心理需要的關懷照顧;尊重代表了「他人是什麼樣子,我就照他的樣子來認識他」,期望他以他需要而非我期待的樣子成長,尊重他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而非合我所用的物件,幫助對方成長成他的樣子、幫助他找到自己。我們不可能在沒有真正了解一個人的狀況下尊重對方,而如果沒有了解的引導,照顧和責任就是盲目的,而了解如果不是以照顧為動機就是空洞的。成熟的愛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不成熟的愛是「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
5. 實踐愛的藝術需要專注、紀律與耐心,與欲精通任何一門藝術或科學無異。實踐紀律最初步可從生活開始,規律安排定量時間在沈思、閱讀、聆聽音樂和散步;學習專注要練習在做的每件事上專注,把當下在做的事當成最重要的事,而除了專注在當下以外,學習專注最重要的是學習獨處,能獨處的人才能獨自站立不依附外界,而這正是愛人的重要能力。能專注才能夠傾聽,傾聽自己、對自己敏感,傾聽他人、真正理解他人。
以上五點是我簡略的重點摘錄,全書相當精闢而精彩,非常推薦大家閱讀。愛是最能體現一個人靈魂狀態與本質的事,在消費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高壓之下,現代人更難貼近自己的本心,靈魂的空虛體現在與自我和他人相處的愛無能之上。作者在愛的實踐提供的練習方法與建議,可以讓人慢慢地找回自己、傾聽自己、理解自己,這些都是愛自己的行為,當一個人愛自己的時候,他的生命狀態會是豐沛滿溢,才有能力與餘裕去愛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