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明益以第一人稱的角度描寫主角追尋失蹤的父親與單車的過程,主角的現代生活與不同角色回憶的過去,時空背景從日治時代末期、戰後、橫跨到當今的台灣。
「那是一個你無法好好哀悼,無法好好愛的時代」,書中很大一部分圍繞在戰爭所帶來的傷痛。
戰爭當下,透過參與戰爭台灣原住民的回憶闡述當時無端被捲入、身不由己的人生。而這些搏鬥在日本天皇投降的那一刻,上一秒的敵對立場與廝殺都成了毫無意義的荒謬場景。「在緬甸的月光照耀下,我們沒有影子,也沒有夢。」
幸運熬到戰後的生還者-主角的父親,也終究無法帶著過往的痕跡回歸日常生活。
「我在想,像他們這樣的人,好像會一不小心,就會把自己身上留著的某些東西,加到別人身上。不過我想,不論你父親最後做的什麼選擇,他都是選擇讓另外一些東西,在他的身上斷絕掉。」
作者還用了另一個角度-參與戰爭協助人類運輸物資的象,在《靈簿獄》這個章節詮釋戰爭對非人類的其他物種造成的地獄。「但此刻象並不知道,脫離火的森林並沒有脫離戰火,沒有脫離永無止盡的背負使命。戰爭並不是穿過一座森林、越過一條河流、翻過一座山那類的事。」
雖然沒有活過那個年代,但藉由作者鉅細靡遺的重現,從後火車站到大稻埕場景的描述、台語台詞的原因重現、史實與虛擬情夾的交融,都能深入當時的台灣。讀完就能理解為什麼這本書如此備受推崇,也非常感謝作者能紀錄下台灣這段背景與這些小人物、動物的生命。(一直到讀了單車失竊記才知道林旺的故事,對我來說是好珍貴的閱讀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