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阿德勒的代表作,阿德勒從小身體不好,患有佝僂病,因此相當自卑,在勤奮努力下,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因此,這些經歷對他心理學思想的形成產生巨大影響-克服自卑感和追求優越是人格發展的動力,而追求優越目標的生活方式稱為生命風格,生命風格的形成來自早期記憶、夢的分析、出生順序,「在所有的心理表現形式中,最能揭示真相的便是個人的記憶」,阿德勒會與患者談談他們印象最深刻的回憶去推估他們的生命風格,他也相當強調社群情懷,阿德勒提到的「社群情懷」(Social Interest)是他心理學理論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個體對社會和他人的關心與貢獻的態度。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是否有能力去理解他人的需求,並且積極參與社會合作,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
在阿德勒的觀點中,社群情懷不僅是對他人的同情或善意,而是一種深層的心理結構,是人類健康發展的基礎。他認為,擁有強烈社群情懷的人更能夠克服自卑感,並實現自我成長,因為他們會將目標設定為不僅是個人的成功,還包括他人與社會的福祉。
具體來說,阿德勒認為社群情懷包括:
1. 合作與互助:積極參與他人和社會的共同利益,並尋求與他人建立和諧的關係。
2. 無私的貢獻:不僅關心自己的需求,也關注他人的福祉,並以合作為基礎去實現個人和社會的共同目標。
3. 對社會的責任感:對社會有正向的貢獻,並能夠在社會中找到自我價值和存在的意義。阿德勒認為社群情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也是個體實現優越感、克服自卑並過上充實生活的關鍵因素。
本書主要是闡述他的觀察跟一些小個案,通篇有點生硬,必須靜下心來男,有些概念當然比較主觀,對阿德勒思想有興趣的可以閱讀看看,跟著阿德勒思考,也許會對自身有更深層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