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首先先介紹面對事情時,我們身體產生反應或相關感受的源頭,比方說杏仁核讓我們擁有接收威嚇訊息的能力,而下視丘負責釋放化學物質到大腦裡,並下指示給身體我們要迎戰還是要逃;前面這組他取名為內在原始人,而我們身體也有另一組他稱之內在大使的系統,好比聰明迷走神經可以協助我們透過深呼吸等舉動發揮鎮定效果,海馬迴則負責控制記憶。
了解身體產生反應的系統後,便可以應用在生活中很多情境。作者舉了很多例子,像是夫妻在討論事情時,兩人可能因為接收到對方肢體或語言中壓力的訊號,內在原始人系統開始運作,從而導致兩人不歡而散;若是能在接收到壓力訊號時就提醒自己的內在大使運作,即能成功改變這樣的狀況,讓彼此都感覺到被愛與安全。
而面對親密關係大家習慣的模式不同,作者說明了三種類型供讀者參考:錨定型、孤島型、浪潮型,這不代表必須將自己歸類在其中一類(也有可能會同時有兩種類型的特徵,或是在關係中穩定,轉變成錨定型等情況),但可以參考各類型有什麼特徵,知道該類型在因應壓力等狀況時會有何反應,進而選出更適合彼此的相處模式。
作者也提供了很多練習,可以探索自己和伴侶的想法,他認為關係的穩固和親密可以帶來很多好處,比方說壓力的減緩或是安全感等等,但這仰賴雙方有意識地建立彼此的「伴侶圈圈」,他認為伴侶應該是世界上最了解彼此的。
最後作者寫的幾個原則我覺得很棒,與大家分享:真實而對等的相互性;毫無保留地將我們自己付出予我們所選擇的對方;按著彼此的本相,包括那些令人討厭的特質,真情實意地互相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