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9

5個選擇:不被瑣事纏身,每天都有高效生產力 BY 貳團 (喬雅❄Miyabi)

覺得自己安排時間的能力不夠,有時很容易被瑣事產生,因而達不到自己滿意的生產力,所以希望可以有些技巧能更讓自己可以好好運用自己的時間、注意力和精力。讓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做出比較高價值的選擇。所以看了書的文案立馬就買了!這本書跟七個習慣有很多相同的理論跟想法,七個習慣 是在指導我們經營長期甚至像是人的一生那麼久遠的效能原則,而本書就是具體的提供方法。


書中所指出的,最有生產力的五個選擇
選擇1:執行要事,非反應急事。(原則是使用大腦的「洞察力」來分辨出最重要的事,減少不假思索的反射動作的回應。)

時間矩陣是由柯維公司所提出的概念。幫助人管理自己的時間,呈現完整的思考方式,透過這套模式,讓我們明白應該把時間、注意力與精力花在哪裏做出正確的選擇。時間矩陣模式說明人降自己的時間、注意力與精力運用在以下四大象限的其中之一,而這一切取決於事情的緊急與重要程度。


而各象限的投資報酬率的圖片請見下方。

而以上四個象限當中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是第2象限。而如何把自己的時間、注意力與精力運用在象限2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在象限2中可以掌握自己的生活,從事一些確實可以影響結果、獲得成就的事情。列入象限2的事情,包刮積極主動、影像重大的目標、創意思考、計畫、未雨綢繆、建立關係、學習成長與日又新。在這裡必須有意識的選擇,要善用思考的大腦部位,來清楚判斷哪些事具有最高的價值,然後採取行動。用在象限2的時間可以讓自象限1的危機與問題減少,因為你就會開始刻意花時間計劃、準備和預防。如果把時間話在象限2,人際關係就會更健全,因為在出事或危機發生之前就已經先投入時間經營人際關係。你在工作上也會更自信,更有效率,因為你不會等到最後一刻才開始進行重要的計畫。你知道自己在真正重要的實情上有所進展,這些事情會為你每天的工作與生活創造價值。為了達成真正的生產力,我們應該減少花在象限1和象限3的時間,完全不要把時間花在象限4,然後盡量地投入時間在象限2。而進入現象2的基本技巧就是【暫停-澄清-決定】。讓專司反映地大腦暫時停止運作一陣子,時間久到足以讓你釐清眼前的狀況,然後在決定是否值得你付出時間與精力。



選擇2:追求非凡,非甘於平凡(原則是相信自己永遠有成就大事的「潛在能力」,精心設計自己扮演的角色腳本,獲得激勵與成就感,並保持平衡。)
選擇2的重點在於,為了讓生活維持在象限2,必須清出什麼事情對我們很重要。我們需要參考一些標準,決定把時間、注意力和精力花在哪裏。
我們要追求非凡。而非常只地是每天結束上床睡覺時,都會感到很滿足,充滿成就感。我們要認清何謂「富足」,並且有意是地去達到,堅持不懈。而我們在選擇2進行的工作就是其中的關鍵。我們每個人都同時擁有很多角色身分,而我們必須要花時間來確認,在此時的人生角色中,哪幾個角色是最重要的;評估你扮演的每個角色時的表現如何,然後思考一下,對每個角色來說,何謂「成功」。這麼做才能為大腦提供目標,大大加強每天的決策能力。一旦找出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就可以建立一個架構,藉此獲得平衡、激勵與成就感。我們要把激勵我們的動機融入象限2的角色名稱跟角色宣言中,加強我們的選擇能力,這樣一來,當每天思考應該把時間跟精力投入在哪裏時,就可以做出更好的決定。我們必須真誠評估自己的角色表現,且在多重角色間取得平衡,這麼做就可以幫助自己在扮演角色時表現更加出色。而且對於各角色設定具體的象限2目標,這樣就可以運用最有生產力的方式來引導我們的大腦。


選擇3:安排石頭,非分類細砂(原則是選擇重要性更高的事務,也就是有清楚的「優先次序」來投入我們的注意力,避免分心。)
第三個選擇是教我們要「安排石頭,非分類細砂」。
大石頭:大石頭代表的是人生中重要的「優先事務」。例如,花在關鍵人脈上的時間與責任、重要的計畫、關鍵的會議等。
小砂礫:與大石頭相反的是小砂礫,代表所有充斥生活中的「瑣事」。包括收發電子郵件、打電話、洗衣服、較不重要的緊急事務等。
試試這個小測驗!如果圖中的桶子代表你的人生,哪一個桶子讓你比較有成就感?


如果你選擇「左邊」的桶子:
你很可能會遇上麻煩,因為你先把所有瑣事都放到桶子裡,然後才想辦法塞進重要的事。在現今社會,小砂礫源源不絕來襲,這個方法注定無效。這可不是一小堆砂礫,我們每天一睜眼,彷彿就面對長長一排自動傾卸式貨車,準備往我們的生活卸下堆積如山的小砂礫。

如果選擇「右邊」的桶子:
代表你踏上正確的路,也就是說,如果你先把所有重要的事情放進桶子裡,然後把一些不可避免的小砂礫塞在大石頭旁邊,你將會更有生產力。但是在這個思考模式之下,有個關鍵的轉變:你必須明白,如果你只是以更快的速度整理小砂礫。你必須決定哪些事最重要,然後先安排好每週與每天的時間,把你寶貴的注意力與精力專注的投入那些事當中。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你必須刻意放棄許多瑣事。

事實上,瑣事大多只會害你無法全心全意投入重要事務。你可以有意識的選擇把哪些小砂礫留在桶子外頭,正如你在右圖中看到的情景。最有生產力的人,不會想將每件事做到最好,在時間管理的舊觀念裡,總會看到這樣的訊息:「每個人擁有的時間都一樣多,只不過有些人能夠比別人塞進更多事情而已。」他們一定是最有生產力的人。但是,在現代的環境裡,真正的生產力關鍵不是完成更多事,而是完成正確的事,亦即重要的事,同時盡力達到最好的品質。重點不在於用更少的時間與心力做更多的事,而是把更多心力用在少數幾件事上。你應該把品質最好的注意力與精力,盡量集中投入少數真正重要的優先事務上,即使生活中不免會穿插一些小砂礫般的瑣事,你依然要完成那些重要的事。
我們要預先規劃主要任務清單,而且當遇到任務,要不是擱置不管就是列入清單中,不要只在腦子裡想個不停。每周都要依照這三大步驟好好計畫象限2。⇒(1)檢視你的角色和目標(2)安排「大石頭的時間」(3)安排剩下的事情。而每日要依照這三大步驟好好計畫象限2⇒(1)清查當天的成果(2)分辨哪些是少數「非做不可的事」(3)安排其餘的事


選擇4:善用科技,非反被奴役(原則是要讓所有的科技與資訊系統,手機、Notebook、雲端或APP等資料,都要高度的互相連結、協調一致。因為這些資料,有可能因為沒有善加整理,反而讓我們迷失在眾多隨手筆記或小紙條中,無法幫助我們有效管理重要記事、約會、行程。)
科技越來越進步,能使用的工具越來越多,但是實際上我們是在使用這些工具還是被這些工具奴役呢?人們很容易對緊急地事件上癮,而高科技會助長人對於緊急事件的上癮程度。現代科技讓我們的行動隨時得以獲得立即的回應,但卻讓人作繭自縛。一收到訊息就忍不住回復,以為讓自己很有生產力,其實只是讓我們分心而已。我們應該讓科技為我們所用而非受制於科技。第一步就是要認清自己使用這些科技的行為屬於第幾象限?一但坦然面對,我們就能把科技當成強大的工具,讓自己朝象限2邁進。
每天都有如從四面八方襲來的資訊,而我們首要的事情就是要統整所有的資訊。書中把要管理的資訊分成四種,根據其中兩種採取【行動】,另外兩種則需【存檔】做為日後的參考。
【行動】①安排行程(你必須在特定時間做的事)②執行任務(你必須要做的事,只是尚未排進行程表)
【存檔】③聯絡資料(與你互動的相關人士資訊)④筆記、文件(其他你想追蹤地資訊,但無法歸類到前三種類別裡。
我們可以選擇各種工具不論是要用數位還是紙本來管理資訊,但是要依照「一的法則」,也就是只擁有一份主要的任務清單、一個行事曆、一份通訊錄與一套整理筆記或文件的系統。管理四大核心資訊時,最理想的狀態是每一個種類都用一套系統來整理。但是不代表四種資料都需要收率在同一本筆記或是同一套系統裡。你可以選擇兩種系統交替使用,只要確保每個類別的核心資料都有一套系統來做彙整就好。用什麼方式其實不重要,只要自己覺得好用就好,重點是我們依照這些原則來讓資料整理得井然有序,幫助自己專注於象限2的事物。
在有了一討系統可以管理四大資訊後,就要運用以下的【象限2流程圖】,來處理並管理每天的資訊洪流。
【象限2流程圖】


這邊以電子信箱作為例子。
【一、不戰而勝】運用電子信箱的功能,自動化的進行分類,過濾出重要的目標,專心處理就好。EX.信箱的篩選功能,透過規則設定,當信件進來時可以自動歸檔。藉此可以優先處理重要的事項。
【二、根據事件屬性做好適當的處置】篩選規則無法處理的信件,就另外需要確認好屬性,使用四大核心資料的概念來檢視信件,並加以分類。確認這些資訊是否需要安排進行程或是要將其存檔。這時也可以使用行事曆(建立日曆活動)及任務清單(加入工作清單)等功能來輔助。
【三、建立容易尋找的連結路徑】一看到資訊就盡量先主動連結到四大資料。運用插入檔案,插入執行中的超連結/連結,運用標籤,來加速尋找相關的資訊資料。



選擇5:點燃熱情,非燃燒殆盡(原則是要隨時「更新」讓自己保持全人(腦、身、心、靈)的最佳狀態,讓自己懂得運用書中的五大能量驅動因素,迎接每日接踵而來的各項挑戰。)
在知識工作當道的職場中,大腦是最大的資產。一整天採取刻意與有意識的行為會耗費大量精力。而精神能源的兩個源頭來自:具有激勵效果的明確目標及健康的身體。
而以下是維持健康大腦的五大能量驅動要素,我們要經常為這五大能量驅動要素投注時間與精力,就可以創造一個為自己充電,並防止過勞的生活模式。

1.動:此處指的不只是運動。身體本來就需要活動,而活動量增加時對大腦會產生各種好處,反之不動則會對大腦有許多負面影響。
   ⇒久坐不動和抽菸一樣糟,要盡量增加自己生活的日常活動量。另外規律的運動也非常重要。

2.吃:不該用劣質的食物餵養身體,吃進肚裡的食物等於大腦的燃料。只要遵守依些簡單的飲食原則,就能讓大腦獲得能量,做出最佳表現。
   ⇒喝大量的水、攝取高品質的熱量、有益健康的油脂、高品質的蛋白質、採取彩虹飲食。

3.睡:透過睡免整理當天學到的東西、提升記憶力,並且潛意識中分析複雜的資料與決定。好好睡一覺不只是一種享受,也是擁有非凡生產力的關鍵。
   ⇒睡好覺的方式:適當的運動、關掉各種裝置、留意咖啡因與酒精的攝取時間、布置一個有利的睡眠環境

4.放鬆:充滿壓力的現代環境,對大腦形成了沉重的負擔。學習不讓大腦在壓力下做出反應,而是在內心穩定平衡且放鬆的狀態下做出反應,會讓表現更加出色。
   ⇒找出真正能讓自己放鬆復原的方式。努力在壓力下保持冷靜。

5.連結:大腦的本質上需要正向的社交連結才能好好運作,而這連結是能量的重要來源。花時間建立與維持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可以滋養大腦。
   ⇒與家人、朋友和社群建立令自己滿意的關係,人會比較快樂、健康且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