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不得不說這部小說好厚,一直陸陸續續讀著,才把上部的看完。
剛接觸宮部美幸的時候,就有聽說她的小說「人物(人名)」很多(聽說吉田修一也是XD?),後來讀完上半部之後,單就這《模仿犯》而言,還滿喜歡他的寫作手法的。
這部小說不是我原本所理解的那種推理小說,他不是一個主角跳出來、抽絲剝繭推理找證據,最後找到兇手,而是很著重在描寫事件相關人,這個人為什麼會這樣想、為什麼會這麼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動、什麼原因讓他成為這樣……等等。
作者很常用「第三者」(以下簡稱B)的角度,來描述他想敘述的那個人,他先引導讀者進入B的生活之中,從B的視角中去認識A,並且放大去看事件情境。這樣的敘述方式會引發熟悉的情感與想像。B也不純然只是配角而已,他可能只是個象徵,帶出「其他人」對A的看法與反應,或是一般大眾的生活行為及對情境事件的反應。這樣的敘述方式非常寫實,也十分到味,就好像在自己的生活中一樣熟悉,雖然我個人還滿喜歡的,但缺點也讓人家覺得很冗長、很拖戲。
上半部從一件分屍案開始揭開序幕,並非是有一個「主角」,對這本書來說,所以案件關係人都是主角,於是作者分別敘述發生案件的當下、社會反應、當事人、關係人等等,讓人身歷其中。然而隨著劇情推進,分屍案在上半部劇情大約一半多一點其實就已經算結束了,感覺下半部才是重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