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原生的野生動物,本身就是珍貴的遺產;我們無權摧毀,或讓我們的孩子失去了接觸他們的機會。」
《西頓動物記》於1898年初版,是本故事、知識與文學性兼具的短篇小說集。內容包含了狼王羅伯、烏鴉銀斑、棉尾兔破耳、獵犬賓果、狐狸疤面、野馬溜蹄、黃狗巫利、松雞紅領圍,共八篇和動物有關的短篇故事,均由西頓本人藉由親自觀察動物行為後撰寫而成。在此書出版之前,與動物有關的故事大多為虛構的寓言,而本書詳細描述動物真實行為,開啟了嶄新的動物文學視野,一出版便獲得熱烈回響。
無論是人類飼養的動物或野生動物,終其一生都是在與大自然搏鬥以求生存,也僅有生命殞落的悲劇結局。其驚險刺激又血腥的日子,透過西頓以擬人化方式撰寫成小說,讓讀者--尤其是好奇心旺盛的孩童們--得以輕鬆簡單的方式一窺動物生存本領與其奧妙。然而,隨著生物研究的進展,本書因賦予了大量作者的擬人觀點、以人類語言來「超譯」動物的行為,也招來「偽造自然」之爭議。
隨著時代演進,現代的人們已經可以藉由更好的媒介獲取正確的動物知識。而《西頓動物記》充滿人性與文學性的描述反而補足了純知識媒體最缺乏的部分:一個好的故事。藉由本書,任何大小朋友都能享受一段段野性十足的冒險,一窺自然奧妙,或許還能激發起對動物們的愛,更加關懷周遭的小生命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