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3

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你以為時間還很多,但有些決定不能拖 BY 貳團 橘

雖然是個充滿說教意味的書名,看在博客來與圖書館的評價星等都很高,還是從圖書館借閱了。作者藉由分享她的20代、30代、40代客戶各自面臨過什麼樣的困擾與諮商內容,討論起工作觀、愛情觀(及婚姻生子計畫),最後談到頭腦與身體的改進空間。

「為什麼要找份穩定的工作?人家都說20多歲正是年輕、享受生命的時候呀!」
「我不想做選擇,一旦做出選擇,感覺就放棄了其他一切。」
「為什麼要這麼早就談到育兒計畫?新聞上那些女星年過40都還能順利受孕與安產呀!」
書中類似的對話,或多或少總能擊中自己內心的困惑。

許多20世代很難預想自己的人生,尤其那些成天與其它20世代在一塊的人,他們需要的是「活著的象徵(memento vivi)」,幫助他們記住自己還會活下去。於是我們應該從「時間表」著手,試著把未來拉近距離,讓自己能夠更具象地思考未來。 一旦能夠預見計畫中的三十幾歲生涯,二十幾歲要做的事就變得更清晰也更迫切,同時也為每日清晨早起、邁向未來帶來更好的理由。

「要怎麼樣才會有幸福的結局呢? 」
作家約翰‧厄文(John Irving)表示:「我向來從最後一句開始寫(長篇小說),接著再往回寫,回推整個情節,最後到故事最初開始的地方。」
從中可知,好的故事以及幸福的結局不會自動出現,要費心努力才能得到。 雖說大多數20世代無法寫下他們人生的最後一行句子,但只要施以壓力,他們通常可以指出自己三十幾歲、四十幾歲或六十幾歲想要的、或是不想要的事物。只要從那個時間點往前回推算,就能夠譜出橫跨多代的史詩小說,並擁有幸福的結局。如此一來,人生也才能夠與時間同步前進。

個人認為這的確是值得推薦的書籍,不只20代,也看見30、40代可能會有的心境想法,藉此提前了解與準備。本書似乎已無銷售,但別擔心,許多圖書館都有書籍在架,找個時間去翻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