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2

倦怠社會 BY 壹團 云筑

作者在此書中透過一再的論證賦予「倦怠」更多的意義,
一開始作者透過免疫學來闡述自我與他者的關係,在過去的世代自我是能對他者進行否定,否定成為一種不要什麼的力量,然而在現今社會中逐漸形成的狀況是過去的否定性漸漸被視為一種差異性,呈現出不去否定他者、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強調自我的追尋,這種充滿肯定性和積極活躍感成為一種社會潛意識,作者稱其為功績社會。

倦怠作為社會中一種普遍現象,然而在功績社會底下,大多數人皆對倦怠抱持一種疲倦消沈的負面觀感,因而倦怠發生時難以說出、感到緊繃、害怕失去自我,這種倦怠讓「我」佔所有視野,使我們無法跟他人靠近,失去做任何事情的能力,但若以另一種角度看待,將倦怠視為一種人人皆會有的狀態,能夠被彼此說出,使那個緊繃的自我能被弱化,即會開啟一個中間地帶,不僅能看到他者,也能意識到自己即為他者,回到不僅只有自己還有他者的世界,倦怠在此便成了一種回到世界的媒介。

我覺得這本書作者在說的是,在現代汲汲營營的社會中,倦怠似乎被認為是一種違反積極向信念的態度,但倦怠卻真真實實的存在在大部分人的感受中,與其緊握著心中的倦怠擔心害怕,不如說出來看見他,以一種從容的態度去面對倦怠,或許會有更多的意義與內涵,這本書前面自己覺得蠻生硬的有很多引文論述,但若對於倦怠意義又興趣的人可以翻翻看,然後投入一些自己對於倦怠的親身經驗,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