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建築——艾倫狄波頓
艾倫狄波頓這本書,寫的不只是建築,更多的是建築背後所體現的精神內涵。
我們所欣賞的建築,用各種方式展現我們所重視的人生價值包括磚塊、顏色、屋內傢俱的擺設⋯等等,都體現了
當下我們對美感的品味,
以及對美好人生的認知。
其中很喜歡書裡的這段
我們欣賞某件物品 ,自然認為這樣的感受不會改變。然而,觀諸設計與建築的歷史,我們的品味顯然鮮少從一而終。
我們對於美的欣賞不斷擺盪於各種樣式之間,
忽而簡潔,忽而奢華;
忽而田園,忽而都會;
忽而陰柔,忽而陽剛。
而且每次品味一旦改變,
就毫不留情地把失寵的物品
丟進跳蚤商店裡。
由這些先例判斷,
前人所擁有的物品既然在我們眼裡顯得俗氣而滑稽,
未來的世代,想必也會以同樣的態度看待我們現在的住家。他們可能會瞪大眼睛,
看著我們的壁紙和沙發
嘲笑我們在美感方面的貧乏。
這樣的認知不免讓我們的喜好顯得脆弱,
同時也令人覺得不安。
我們現在所喜愛的對象,
在未來竟然可能因為某種我們目前所無法理解的原因
而顯得荒謬可笑,
實在是令人難以忍受的想法,不論這個對象指的是
商店裡的一件家具
還是紅毯上的另一半。
難怪建築師總是不願追隨一時的流行,致力於創作不會遭到時間淘汰的作品。
當然這樣的努力總是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