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4

野菩薩 BY 貳團 Kevin

看完近兩個月才記錄,跟一些堆積的作品比起來已經是算近了。

第一次挑戰黎紫書這位馬華文學作家的小說,雖然在這之前已經久仰大名而在架上擺了三四本。初讀時總感覺是被語言的斷裂隔在了某個異地,彷彿是她筆下前半本小說集裡面充斥的異國意象,狠狠地把你切開斷裂分解,像獸又像垂死的父親,掙扎著要脫離卻深陷其中。

但此書收錄篇章畢竟橫跨了十年之久,如後記所言,前三篇是極盡彰顯技巧與意象能力的作品,都是大獎得獎作。後面幾篇則又收回爪子,回到小說故事本身,脈絡更為明顯但是仍可以隱隱見得作者的利齒在某個角落顯現,比方我很喜歡(也是推薦人江老師最喜歡的一篇)〈生活的全盤方式〉裡,p136一句不起眼的話「但我們早被世界借走,再不會被放回原處。」,生命之所以獨特,正是因為這般不可回頭的扭曲性啊。

或許離了太久,對故事梗概有些淡去,拿在手上翻閱時卻又可以馬上回憶起故事的模樣,從〈國北邊陲〉裡對荒敗家族史的描寫,到〈七日食遺〉裡影射國族歷史的那隻老祖宗的獸,再到〈此時此地〉開始放鬆了卻同樣緊緻逼人的敘事,每一個故事都會讓人印象深刻——不是隨口說的深刻,而是印記在閱讀慣用指尖,觸及書皮就會浮現的深刻。

優秀的短篇小說集,即使對文學獎小說特有的語調感到厭煩或是難解,仍可以從後半往前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