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感想:「是一本好溫柔的書啊!日本人真的很會把複雜的事情簡單講。」
這是一本在討論10年後未來的書。聯合國在2015年,提出了2030年未來世界的理想面貌:一個「沒有人會被拋下」的世界。為了讓世界能往更好的方向走,設計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我一直都知道有這個東西,也拿過相關的宣傳手冊,但是過目即忘,金魚腦如我真的記不起來,只覺得很像道德教條,所以找了這本書來看。
這本書是一個日本的組織「Think the Earth」寫給青少年看的SDGs介紹,用圖像簡單介紹17項目標的理論,較多篇幅是直接提出了跟這些目標有關的新創意、新科技、新計畫,讓大家一邊理解項目本身、一邊了解如何實踐。平均每一項只用了6頁講解,非常輕盈易讀。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掃描QR code到他們的網站上看子目標。
書的開頭和結尾都有很白癡的醜漫畫(這是稱讚),由三個國中生、一位長的像柏原崇的同學(?)、一位從22世紀穿越到現在的藍皮膚「未來老師」貫穿全書,除了在一開始和結束時的漫畫有劇情之外,中間在講解17大項目時,角色們也會發出國中生會有的欠揍感想,讓整本書活潑很多。
讓我有點驚訝的是,本書對於那些欠揍感想,一點批判或糾正都沒有。可以感覺這本書的製作團隊滿用心的,不像是我們以前數學課本中那種為了教學而畫的僵硬漫畫,而是真的是把視角拉到跟青少年一樣的高度,混進青少年中,帶著青少年一起探索這些新東西,覺得太貼心了,有被暖到!
SDGs的目標雖然多達17個,但經過歸納整理後,可以總結成兩個。第一個是「消滅貧窮,減少落差」,第二個是「把『難以持續的世界』變成『得以永續的世界』」。17項中至少有7項是跟環境議題直接相關,佔的比重相當大。因為人類社會像積木,最上層是「經濟」,中層是「社會」,最底層是「環境」。如果想要有永續的「經濟」和「社會」,必須要有永續的「環境」作為支撐。畢竟環境是最基本、最底層的需求,如果環境無法永續,疊在上面的「社會」及更上一層的「經濟」積木,都會垮掉。
瞭解完17項之後,最後有幾篇是從各種不同的觀點來看SDGs,例如開發忠和已開發國家的角色、金融角色、和平非暴力、企業角色、教育、地方創生等等,這幾篇相當有趣,開拓了我對未來世界的想像。讓我在目前滿目瘡痍的地球環境中,也開始有一點點期待未來的到來。
不過,看到其中有第16項是「公平、正義與和平」,對照昨天香港的新聞,嗯......目標和現實之間果然是有著深深的鴻溝呢。不過,對照過去幾年,有些項目的確是有在好轉(例如全球飢餓人口呈下降趨勢)。因此,地球人別太早放棄哪,還是要為地球環境及人類文明的存續,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
---
節錄幾個喜歡的段落
1. 社會正在快速地改變中。根據研究報告指出,與2015年相比,未來2030年時,將有49%的工作被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取代。報告也同時指出,難以被自動化取代的工作有「利用知識進行抽象化概念的規劃、產出和創意性工作;需要與進行人際交流、溝通協調、說服談判、須利用同理心的工作」。SDGs時代的教育必須強化這些能力。
我們必須探究如何提供「終身學習」給民眾,像這樣的教育不應只存在於校園裡,期待在社會的每個角落、各個場所都能夠展開,讓所有人一生都擁有學習的機會。
(我覺得唐鳳推的寬頻人權可能是終身學習的基礎)
2. 我們可以做個小實驗,這裡有六個姓氏,分別是佐藤、鈴木、高橋、田中、渡邊、伊藤。讀者們想一下,你認識的人當中,有幾個人姓這些姓氏呢?接著再想一下,你的朋友當中,又有幾個人是身心障礙者呢?全日本身心障礙者的人數大約是859萬人,前面提到的六個姓氏也就是日本人口最多的前六大姓氏,加總起來剛好跟身心障礙者的人數差不多。
因為從小缺乏跟和我們不一樣的人做朋友的經驗,就只能一路「無知」下去。「無知」很容易引發類似「恐懼」的心理,造成「不想接近、想要走避」的心態。這就是「心理障礙」。這個問題源自於我們在無意識中,受到包含教育過程在內,整個社會習慣的不斷灌輸的「意識形態」。現在,該起身走出教室了,是該用自己的身體和時間建立「新常識」的時候了。「智慧」是對他人的「恩惠」,智慧應該用在這種地方,才稱得上「有智慧」。今天,要設計的不只是環境、建築物等硬體而已,行動、行為,甚至人們的意識,都需要設計。
請務必抬頭看看世界,試著質疑從以前到現在被灌輸的常識。
(這個類比好有趣!質疑常識、跳脫意識形態好重要啊)
3. 位於南美洲哥倫比亞的麥德林(Medellin),曾是販毒集團的大本營,以兇殺案多、謀殺率高、處處有危險而聞名全球的都市。警方緝拿毒販、取締毒品,常常無功而返。為了改善麥德林的治安,當地政府意識到必須從改善居民的生活現況做起。麥德林城裡有一大片貧民窟,就是毒品的溫床。而那裏的居民就業困難,很多人都沒有工作,出生在這些家庭裡的孩子也不知道什麼是工作,形成了難以斬斷的貧窮惡性循環。
市政府為了解決貧窮問題,並讓孩子們都可以到城裡來上學,斥資修建了一條通往貧民窟貫穿全市的公共纜車,接著又蓋了五座嶄新的圖書館。麥德林的犯罪率竟因此急遽下降,經濟也日益復甦,整座城市脫胎換骨,重獲新生。纜車和圖書館成了幕後最大功臣。
(除了圖書館,書店、讀書團都可以讓社會往好的方向走吧,感謝讀書團和正在閱讀及思考中的大家(BacBac Touch))
4. 今後的世界將是一個充滿變化的世界、也可以說是「無法預測的世界」,而這些變化都是我們大人未曾經歷過的變動,自然不能給大家一個絕對的「答案」,建議大家該如何在今後的世界裡生活。因此,當大人告訴你「那樣做不行」的時候,請不要就此放棄尋找「答案」。
我們大人擁有的是利用智慧、透過合作,成功解決各種問題的經驗,這些經驗有其值得傳承的地方。如果我們這一群不放棄未來的大人能夠和你們這一群彈性思考、充滿創意的年輕世代結合,組成夥伴共同行動,SGDs的各項目標一定有實現的一天。
如果你對這本書感到懷疑,那就行動吧。從行動中去找問題的「答案」。如果不知道該怎麼做的話,不妨跟大人們聊一聊。拜訪一下製作這本書的人,也是個不錯的選項,我們隨時都歡迎大家的到來,歡迎大家一起來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