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很信服貓昌大的評分,但他只給這本兩星半,我看完以後覺得低估了。
固然在台北新北與時代演進而影響的行政區劃分等地理設定上不盡完善,且故事核心之一的某個案件真相到結局都沒有完全揭曉,甚至覺得要大爆發的「信義的王」也沒有那樣戲劇性地爆發,有著不少細節與篇幅所不能兼顧的缺點,但我仍舊認為這本作品會是華文奇幻推理類型裡的優質作,放在日式或歐美作品間比較也毫不遜色。
如果只是因為選用台北作為題材而給予好評,那實在太膚淺,這本小說是以奇幻超能力X懸案推理為外包裝,核心講述父女情感與執著心,文案上那麼多tag基本上都是精準的。
故事裡每個角色都背負了一段詛咒般不願回首的過去,或是剖開好友肉體、或是承受情感上的傷痕,背著這些沉重疼痛往前走的角色,隨著故事的齒輪越軋越緊,而在故事中盤紛紛崩潰。
崩潰卻不代表結束,天災仍在,他們還是要帶著血水淚水爬起來繼續對抗自然界拋來的,飄渺的災難。
近600頁的故事度過前50頁的鋪陳後,開始被一個個失蹤或幽靈的事件吸引,作者又很巧妙地適時丟出主要角色身上的謎團,作為促使讀者繼續讀下去的動力,也如他在《筷》的〈珊瑚之骨〉中的連結一樣,將情節在後文裡扭轉成一條維繫危險平衡的索,我們惶恐地踩在上面,深怕作者以角色的死去為刃割斷了索,隨即墜入傷感的深淵。
但作者並沒有。
再往下講就是暴雷了,要看的注意一下。
看似是好幾種天災交錯出現,但故事一開始我就大膽猜測:幽靈蛹跟吹笛手一定是同一個東西,不同的表現概念或是還沒被觀測到關鍵連結而已。
果然在後文算是半證實了我的想法,雖然不是完全一樣,但是根源都是從信義的王被切割出來的,算是幼苗那樣的概念吧。
此外在閱讀的時候還是感覺到一些疑惑與不流暢的地方,首先是最終證實寄宿在父親沈憐蛾眼中的吹笛手,在故事最開始的時候就有被抓去驗過是否為宿主,那時說沒有驗出東西,雖然有交代會有不準確的情況,可是已經被誤導為不可能在他身上的我最後發現還是在他身上時是很錯愕的。
再者,故事中段對抗幽靈蛹時,黑子為了救被幽靈蛹寄宿的鍾灰,描述寫到她把手指插入鍾灰眼中;而後段在鍾灰發現父親其實眼裡寄宿著吹笛手時,也是去偷了黑子的斷手,想讓獵犬吸收掉吹笛手而插進父親的眼裡。
我一直以為這個插入是直接啪嚓插進水晶體裡面,結果看到後面才知道作者指的是沿著眼球與眼眶中間的縫隙插入。其一是那裡容的下手指且不會對眼球造成永久損傷?其二是描寫實在太不清楚了。
至於推理的過程我還是覺得有些細節說不上的卡,尤其在推斷吹笛手跟父親連結的部分,到底人消失的時候是父親都有跟著嗎?還是遺留的能力在夜裡發動?
再者最大的問題我認為是幕後黑手,當年殺害沈迷蝶的那個兇手始終只有側寫,雖然跟現在正推進的故事內容關係較低,可是梗著一個身份不明的角色不去解決,任由他到了故事結局仍然是個謎題,這種明擺會有續集或是番外的寫法實在讓人心癢難耐。
好啦雖然我給了很多缺點與負面意見,但光是看故事裡多重情感障礙的人們互動、磨合、協調的過程就非常酣暢淋漓了,大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