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有寫日記的習慣,這個習慣堅持了五十幾年,這日記被後人一直藏在美國的史丹佛大學的胡佛研究所,直到近幾年才公開。隨著蔣介石日記的公開,吾人越來越能清楚當時的台灣發生什麼事情,也漸漸能了解中華民國何以屈居在目前的台灣島上。而本書則大量引用日記內容,如實的記敘各種事件的經過,書的每個章節就是一個問題的探討,並且從中推敲蔣介石當時的心路歷程,但對於蔣的評價則著墨不多,算是一本沒有參雜很多主觀的史書。本書或許更可取為:蔣介石與美國的愛恨情仇更為貼切,全書的內容大部份都是記載蔣介石與美國的互動,當年的中華民國與美國更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其內容著實讓我感到精彩。
先整理個時間線。
1895年滿清因甲午戰爭後簽訂的馬關條約,把台灣及澎湖割讓給日本。
1921年,共產黨成立,之後就與國民黨過著紛紛擾擾的生活並爆發幾次大規模的衝突。
1937年,日本大規模對中國開戰,而壤外必先安內,於是國共合作,共同對抗日本的侵略。
1943年,中、英、美三國在埃及首都開羅,所發表的對日戰爭的新聞公報,史稱開羅宣言,內容其一就是日本把台灣和澎湖歸還給中華民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世界大戰從此畫下句點,而國共內戰則又開始爆發。
1949年,蔣介石所率的國民政府打輸共產黨撤退來台,並一直想著反共復國。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韓戰爆發。
1951年,日本先是在美國舊金山與大部分盟國簽訂所謂的舊金山和約,合約上記載,日本政府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
1952年,日本又與中華民國在台北簽訂中日合約,並承認舊金山和約中的內容,重申日本政府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
尷尬的地方來了,舊金山與中日和約,根本沒有提及把台灣和澎湖等群島歸還給中華民國,這與開羅宣言有很大的不同,為什麼會這樣呢?當然是中華民國不是當初雄霸一方的中華民國了阿。日本投降時,中華民國還是在中國這個大陸,如今要簽訂合約了,中華民國卻狼狽地躲在台灣,而中國就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而代之,所以合約中才沒有清楚的記載台灣應該要歸屬誰。而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提出「台灣地位未定論」,先台灣的問題擱在一邊,先維護太平洋的安全再說,並命令第七艦隊防止對台灣的任何攻擊,此舉除了保護台灣免於中共武力威脅,也阻止蔣介石反攻大陸。之後台灣地位未定論就一直擱置在聯合國,這一擱就是70餘年。
1954年,中華民國與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也就是說中共對台灣的侵略行為就會被美國視為破壞和平的行為,因此要加以干涉,該條約也成功阻止中共武力犯台。不過在這之前,中共為了阻止該合約的簽訂,發動了第一次台海危機,解放軍成功地奪下由國民政府控制的大陳島和一江山島。
1958年,中共又發動第二次台海危機,史稱823砲戰,44天內向金門發射砲彈近五十萬發,國軍猝不及防,死傷慘重,但國軍在美國重砲的支援下,國軍取得火力上的優勢,戰勝中共。
蔣介石一直不願承認一邊一國這個事實,儘管美國一直勸說,但蔣一心只想反攻大陸,做他的復國大夢,但事實並不允許他這麼做,中共武力突飛猛進,台灣沒有美國的保護,什麼也不是。蔣一而再、再而三的請求美國保護,並常打著國際和平的旗號,像一個須索無度的孩子,而美國也為了中國民國這個前盟友,經磋商後不斷的給予幫助,讓蔣予取予求,這樣的關係,一直到美國換了一個親中的尼克森總統之後,才漸漸疏離。這時候的蔣介石,已經失去一邊一國的機會了。
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而台灣也黯然退出聯合國,退出由蔣介石與美、英等共同創立的聯合國。
而台灣地位未定的狀況,也一直沒有解決。當然,也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本書引用蔣介石日記的內容,雖文字不到文言文的地步,但用字精煉,讀起來不甚順暢,到後來習慣之後便暢所無組,真心推薦給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