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中,散戶玩的通常是輸家遊戲(loser’s game),什麼是輸家遊戲?用網球比賽比喻,職業網球賽是贏家遊戲,職業選手是真的靠技術擊敗對手。但在業餘網球賽,比的是誰失誤少,失誤少的人贏得比賽,這就是輸家遊戲。
本書的概念和上述的輸家遊戲頗為類似,透過介紹行為金融學在投資實作,一來教你如何避免自身犯錯(玩好輸家遊戲),二來如何從別人的錯誤來獲利(晉升到贏家遊戲)。
上面提到的犯錯,行為金融學是從心理學來解讀。心理學指出人性本源會讓行為偏離正確的路徑,也因為這樣不理性的行為導致犯錯產生。這是本能,不容易克服。
舉個為人熟知的例子。
A1: 50%得到1000元,50%得到0元。
A2: 100%得到500元。
B1: 50%損失1000元,50%損失0元。
B2: 100%損失500元。
只能從A1 A2選一個,B1 B2選一個。大部份的人會選A2及B1。可以理解為,人在獲利時會產生風險厭惡,選擇落袋為安。在虧損時,不喜歡接受確定性的損失,更傾向去冒險。也因此,會有牛市賺不到頂,熊市一虧到底的現象,散戶容易小賺大賠。
換個例子來看好了,當你手上有一支獲利的股票及一支虧損的股票,因急需用錢,該賣哪一支股票?
從實際的交易資料統計數字分析,賣出獲利的股票的人數大於賣出虧損的股票。這符合上述的推論:獲利時厭惡風險,虧損時偏好風險。
遇到這種情形,很多書及網路都是說要反本能的賣出虧損的股票。但賣出虧損的股票對了嗎?本書認為也不對。
200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展望理論指出:人的決策依賴於參考點。從上面例子來看,也就是投資成本,人容易從扣掉成本後是獲利還是虧損進行賣出的決策。如何避免這樣的行為?本書建議的方式是:賣出時不要往回看參考點。而是要向前看,選擇賣出未來預期收益最低的股票。
本書介紹了很多的行為金融學學術研究理論,以及如何應用這些理論定出投資策略。看完此書,未來進行投資時,回想一下本書內容,多多少少可避免一些不理性的錯誤決策,少一點當韭菜被收割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