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7

法律不難、官司不煩!專業律師親授.生活法律防身術:48道日常法律狀況題,帶你杜絕生活裡隱藏的訴訟蟑螂! BY 壹團 李麗美

知道得越多,越不吃虧

如果想要增進法律常識,避免自己的各種權益受損,本書算是不錯的入門書。舉凡職場、家庭、網路世界、購物消費相關的糾紛和法律問題,書中都有淺顯易懂的舉例和清楚的解釋,讓人看得津津有味。

但看的同時,我也感嘆,我現在這種對生活法律的求知慾,還是太晚萌發了。要是能夠早個二十年,例如在離家求學需要租屋,或初入職場叢林開始工作,就有這些法律常識,內心大概就會篤定很多,也不會一眼就被看穿是隻什麼都不懂的小白兔,而被欺負或被欺騙。

以下是幾個讀了這本書後我才知道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1. 偷看別人的line、臉書和手機簡訊,尚無法律明文規定會構成犯罪,所以是不違法的,請放心偷看。(欸不是這樣說的。)🤭🤭🤭

2. 但如果別人的手機或line、臉書帳號、電腦有設密碼或其他保護措施,而你破解了密碼或保護措施,看到了訊息內容,這就構成《刑法》第358條的妨害電腦使用罪了。

3. 若你破解密碼看到訊息之後,還用手機翻拍或截圖,那還犯了《刑法》第315條之1的窺視竊聽竊錄罪,不可不慎。🤫🤫🤫

4. 教師和學校勞工沒有罷工權。但醫院勞工有。(真是太出乎我意料了。)😲😲😲

5. 公然侮辱罪和毀謗罪是兩種不同的罪。前者的構成要件,是指在公開場合,或是其他人看得到聽得到的環境下,用抽象的語言、動作、文字、圖畫等方式貶損一個人的人格,例如:罵人不要臉或三字經,或對別人比中指。

毀謗罪是向他人傳播某件具體的事情,但這件事情卻不是事實,或雖屬事實但涉及他人隱私、無關公共利益,因而造成他人名譽受損。

所以,如果在網路任意留言某明星劈腿,若劈腿一事非事實,則此網友觸犯的是毀謗罪;若在網路上留言罵人「渣男」、「垃圾」,則是屬於公然侮辱罪。被指稱、被罵的人可以在六個月內提告。

法律既是人訂的,也就隨時存在修改、廢除或新增的可能。出版於2019年9月的本書裡面,有一個單元專門談到外遇和通姦罪。但通姦罪在本書出版之後的2020年5月29日,已經大法官解釋因違憲而宣告立即失效了。換句話說,現在不存在通姦罪了,這是在讀這本書時要稍微留意的地方。

(看來多注意時事還是有必要的。)

⚠️⚠️⚠️

🗣️本人非法律專業,故上述書中所述內容,若有錯誤,本人無法負責~~

🗣️如果偷看另一半手機什麼的一定要小心,以免引起家庭糾紛。

🗣️怕被偷看的話還是要設一下密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