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9

寂靜的春天 BY 壹團 高阿梅

這本書一直在我的閱讀清單中,剛好趁年假才有時間好好閱讀,作者提醒我們,當我們使用化學藥劑(殺蟲劑及農藥)來對付自然環境,而最後遭到大自然反噬的後果。
作者在生物方面的知識非常淵博,不管是描述自然生態或者是說明化學藥劑是如何影響環境都非常詳細且栩栩如生,更在書中大量的引用了多名學者或事例來論述。

(.)在閱讀本書之前,我大概也猜到本書的內容,其實只要學過國中生物,我們都知道物種多樣性的重要、我們了解生物累積的可怕、我們都明白現在農產品已多有農藥殘留、最後我們也理解殘留在人體的化學藥劑會使得我們變得不健康。但看完本書後,我才發現,我只停留在知道,而沒有實際的作為,甚至完全沒有把這些知識內化為生活的一部份。

(.)我們很容易的購買到殺蟲劑,甚至在大賣場購物時,會直接把殺蟲劑與食品裝在同一個塑膠袋中,也會把尚未使用完的殺蟲劑放在家中的櫃子裡。我們在使用殺蟲劑時,也經常性地忽略上方的警告說明。

我曾有一位室友,只因為房間出現一隻蟑螂,就在房間噴完一罐殺蟲劑,然後開窗坐著電腦桌前開始打報告一整晚。

有些人喜愛自然在庭院或陽台種植花花草草,為了避免引來蚊蟲,卻施加大量的殺蟲劑。

都市人偶爾也會嚮往鄉村生活,假日喜歡去一些觀光農場消費,看著整理得美美的景觀,一片綠地賞心悅目,放任小孩在草地上打滾、野餐,哪裡還記得生物多樣性,更遑論去思考這樣的環境維持需施加多少的農藥。

有部分的人開始有了意識,開始選擇有機蔬菜,期待這蔬菜無農藥殘留,但是農藥已隨著流水、土壤沉積下來了,需要好多的時間才能代謝完畢。還有牛肉及魚肉體內的化學藥劑殘留,又該如何避免呢?

(.)作者提出對於任何農產品應該堅持化學藥劑「零容忍」,強制農民不在施加過度的化學藥劑及避免在採收期前在施加化學藥劑,任何一點的殘留值最後都會大量的累積在人體中。

(.)作者認為使用化學藥劑處理某些遭成我們困擾的昆蟲是不可行的,由於昆蟲的繁殖力強及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時間極短,常常很容易產生抗藥性,所以我們會需要愈來愈強的化學藥劑,但對於繁殖能力較弱的哺乳類、鳥類這類生物,反而不力產生抗藥性,最後可能會遭化學藥劑吞噬。
每年夏天台灣都會有登革熱疫情傳出,為了人民的健康,政府會在高危險區開始逐家噴藥,甚至對著水溝噴藥,但登革熱疫情卻沒有消失,每年又再捲土重來。只要家家戶戶認真的除去積水,政府好好地使水溝保持流動,就可以大幅的減少病媒蚊,但我們卻選擇最簡單卻不斷重複的方式來處理,把殘留問題留給後代子孫。

(.)面對自然界的昆蟲及外來種,作者認為應該利用自然界的力量來處理,像是絕育法、引進天敵、或者是培養寄生性昆蟲,雖然一開始需投入大量的時間及金錢研究,而且無法立即見到成果,但這才是長久之計。

〝隨著人類的殺戮習性日益盛行,我們愈來愈常用「根除」手段對付可能令人類苦惱或不便的動物,鳥類也愈來愈身不由己地成為殺蟲劑的直接毒殺目標,而非意外受波及的受害者。— 瑞秋•卡森《寂靜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