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愛瑞克:
你說這本書有兩種讀法,外向人從橘色面開始閱讀,內向人則從藍色面開始。我自認外向人所以從橘色當封面的開始,也所以是不是順序的關係,一開始是找共鳴,收穫很多,後來是教未來方向,我在方向上撞牆了?
好驚艷你的「一人公司」理論!這是我沒有想過的事,過去我就像你所謂的一般人,每天應付來自外在的種種,常常覺得身心俱疲,卻沒有想過把自己經營成一人公司:我想要經營的是怎樣的「我」的這個品牌?「我」這個公司想給人怎樣的品牌形象?汲汲營營還是從容自在?我想成為怎樣的人而做出相對應的行為(主動),感覺這樣的轉念是為「我」這個公司自己好而為之,不再是因為外在踢我一腳我才打一拳的反應(被動)。我還聯想到《原子習慣》裡提到的「身分認同」這件事,感覺有點相輔相成~因為我認定我是這樣的人,自然我的行為就會跟著做出符合我所設定的樣子;看完一些書能有自己的消化和連結,讓我覺得很有動力~
你也說「要避免讓既有的成就阻礙了自己將來發展,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公開分享」,對我來說是個好大的壓力呀!「公開分享」對我最大的障礙來自於「避免被批判的心態」,讓我想起《語言癌不癌》提到用詞贅字太多的情況。有時候把話說的迂迴、中性,是為了婉轉表達意見而不提高衝突,對我可能是避免被人看穿真正的意思,當對方回饋給妳是與妳持相反意見的時候,可以有轉圜的餘地變成是支持對方的論調,但是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不敢相信自己的論點沒有瑕疵?什麼叫沒有瑕疵的論點?又或是為什麼論調一定要符合大眾的期待、多數決?這是我的反思。
你說要「利他共贏」,我心中浮現了不少跟自己現實相關的連結。有人說「拿多少錢做多少事」,既然對方擁有的比我多,就該有相對應的能力和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即使對方的作為存在著潛在風險,那也是他該承受的我們為什麼要幫襯提點?我反思的是我會因著對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解答和做法,不論對方是不是跟我同類型的人,只要是自己人,就應該要幫著看看是否有行事上的風險,協助避開是一種雙贏。也謝謝你為「零和遊戲」做了簡單的介紹,而你不支持這樣的設定,我也是最近才認識、轉念這樣的認知,當知道宇宙能量是無限不互相佔據的時候,隱藏和競爭的負面心態就少了很多,和我最近認識的吸引力法則提到的部分理念相關~
你為成功寫下了方程式,我沒有太大的感觸,但我記得你對「這是規定」的反思,很遺憾在這件事上我所遇到的事件無法像你一樣勾起同理心、慈悲心,我不知道是不是際遇問題,我會遇到無賴的很徹底的人,當他們就是抱著我要享受我的權力,但義務與我無關時,你大概也會震驚吧!這不是不想幫忙的敷衍應付話,這是強調對方應有的義務宣告,所以很抱歉遇到一樣的事情我還是會告訴對方「這是規定」。
站對地方,我以為是叫我們審度時勢後選邊站,但我似乎小覷了你的大思維!你說現在是個「拉」的世界,將資源吸引進你的範圍,而不再是將自己「推」出去。我們可能追不上一匹馬,但我們可以養好草皮吸引馬過來。這裡你有提到如何讓自己的聲音更能夠推廣,你說可以試著加入社群,因為社群的影響力相當的高,當你累積了一段的發言並且有自己的支持者的時候,也許適合自己出來另闢一個天地但是基於利他共贏的想法,你還需要和原本的團體保持一定的良好關係以免讓原本的團體覺得被背叛的感覺或是被利用的感覺,這讓我想到以往的思維我可能會覺得為了培養自己的支持者,我會將所有的資源轉向我自己新開發的天地,讓跟著我的支持者有最第一手的消息或是更完善的資訊,但基於愛瑞克的解釋我覺得你是對的。好在我是低調的俗辣人沒這個困擾~小聲地寫很多字的心得就不一定會有人耐著性子看完XD
「包容力,是為了避免將自己的好惡與價值觀強加在身上」,我超想大力地告訴身邊試圖灌輸他人,不管是政治信仰或是宗教理念的人這件事,也許這就是某些民族視談論政治或宗教為無禮的原因,因為不想被強迫聽到這些言論,聽你的就會得救,不聽你的就會被統治?
你說要找屬於自己的恆星人,他們的存在或是話語總是能夠激起你的正向力;避開黑洞人,他們會無條件地吸光你的正能量,與之相處常會覺得疲憊不堪,否定和焦慮。但也不要埋怨黑洞人,因為他們可能曾經也是恆星,只是一些經歷讓他們變成了黑洞。理解完這段,我確實有發現身邊存在著這樣的恆星人,他們的存在可以輕鬆地化解我當時的焦慮,所以一年裡再忙我都會找他們出來聚一聚。但有點感傷的是,我的恆星人有兩個變調了⋯可以感覺社會的匆匆,將他們的能量磨耗,他們不再那麼從容、散發著光芒…希望只是暫時的~希望他們依然是我的恆星。
後記:
後來我無法跟愛瑞克對話,因為後面幾個主題的內容讓我感受一種試圖洗腦的熱情:向偉大的人看齊、悼念,沒有他們就沒有這樣也試圖造福人的我,阿娘喂~我不習慣這樣的思考模式,但有些佳句還是值得紀錄與分享:
所謂的人脈應該是當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有多少人願意站出來一起幫助你實現?這才是有效地人脈
文明人很容易在他人身上貼各種標籤,以便與在廣大的世界裡辨認彼此
與眾不同是常態,與眾相同是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