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仔細想一想,
政治、宗教、演藝圈都互相模仿彼此的商業模式,
他們都有幾個共通點:
精神領袖、
大型舞台、
狂熱粉絲、
周邊商品。
說書、拆書、賣書的人可不可以模仿這樣的商業模式?
樊登大學畢業後,
先加入中央電視台,
工作遇到瓶頸,
時間很多,
於上重拾書本。
迷上了論語,
一頭栽入書的世界。
又因緣際會,
開始幫企業人士講課,
再後來,
開創了自己的付費平台,
最後延伸出推出自己的樊登實體書店。
台灣也有小草遠志代理他的課程、有聲書服務。
線上也有他培訓出來的人幫他賣各式課程。
他每年在四月二十三日世界讀書日,
還會在大型場地,
舉辦演講,
回顧過去一年推薦的書籍。
我是兩個月前才開始聽人說書、接觸播客,
如好葉(馬來西亞)、樊登(中國)、Zen大(臺灣)、大人學Podcast等。
我有三個時段可以聽人說書,
運動時、煮黑暗料理時、寫稿時。
樊登一週講一本書,
一年介紹五十二本好書給聽眾。
他也運用自己的影響力,
將一些原本沒沒無聞的書,
推成市場暢銷書。
他說書不用簡報,
一本書可以介紹將近一小時。
這本書就是他拆解自己說書的過程。
樊登說讀書改變他的人生,
而閱讀使人進化,
也使人感到幸福。
人生大部分的問題,
書中都找得到解答。
讀書是大眾反脆弱的武器。
因為讀書有
主動性、針對性。
讀書是主動的學習方式,
當你抱持著好奇心,
去探索這個世界,
好奇心會驅動你學習的欲望。
歐陽立中老師也說過,
想摸清楚一個領域,
就把那個領域的書至少讀二十本,
就掌握基礎知識。
讀書的針對性可以培養你如何判斷事實、
鍛鍊批判性思考、
分析邏輯。
透過閱讀,
你可以萃取出每本書的知識晶體,
繼續讀下去,
就能建構專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如果你覺得自己也讀了不少書,
但這一生還沒過上理想的生活。
不妨試試讀了以後教別人、
分享書中知識給別人。
以教為學,
是最強大的學習方法。
樊登把費曼的"以教為學",
轉化成自己版本的"以講為學"。
樊登大學在辯論隊養成紮實的基礎,
他常常變成葉問,
以一敵四,
後來他還研發出更變態的做法,
自己跟自己辯論。
從葉問變成了周伯通。
他在央視,
跟前輩崔永元學習到幽默感。
他開始看胡宗憲、胡瓜的節目、美劇六人行來鍛鍊自己。
真正的讀書,
是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要嘗試讀自己沒興趣的書。
因為你不打開它,
或許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會喜歡上這個新領域的知識。
走出舒適區的閱讀,
結合講書訓練。
很折磨人,
很累人。
如我準備"心態致勝"這本書,
讀了三遍,
感覺還不夠,
逐字稿也一直改。
改到晚上將近十一點
主辦單位建議我重新再改一次。
希望我學會"耐煩"的功夫。
絕招,
就是把簡單的東西練到極致。
讀書可以培養五大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
演繹法、歸納法、你怎麼講書?
你可不可以用大家都能接受的邏輯,
來轉化和組織你要表達的內容?
大局觀:
分析這本書解決什麼問題?
這本書的使命是什麼?
作者如何論證這個使命?
書中提出怎樣的假設?
作者如何驗證這個假設?
推理的過程是什麼?
怎麼獲得這個證據?
最後我們得出什麼樣的結論?
這個結論對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
語言能力:
幽默、
簡潔、
說服力
這三項可以透過慢慢訓練而習得。
同理心:
了解聽眾的痛點。
對方關心什麼?
為什麼他需要這個知識?
這個知識能改善他的生活嗎?
愛:
你要愛你的聽眾,
你要愛這個社會,
你要愛這個世界。
如果有人聽到你的分享,
改變他的人生。
這一切就值得了。
作者建議我們把分享內化成一個習慣,
幫助他人學習、鼓勵他人。
讀書不會沒有用,
讀書是必然的。
知識的更迭越來越快,
持續學習是必須的。
讀書只追求有用嗎?
如果你願意突破自己的舒適圈,
去讀你平常不會讀的書,
書也可以培養氣質,
給你力量,
療癒內在,
影響你對事物的判斷。
書讀不懂怎麼辦?
放下它。
等腦袋知識庫越來越多元,
等機緣、時機成熟,
再讀。
讀書是自己的事?
你可以辦讀書會,
和人交流。
三年前參加過一些酒鬼合辦的讀書會,
大家一邊品酒、一邊讀書,
氣氛很愉悅。
後來因為我準備考試、退出群組,
和他們斷了聯繫。
現在想想有點可惜。
希望未來有機會和酒及酒鬼,
不是,
和這群朋友重逢。
買書有秘訣嗎?
看出版社
看推薦人
看作者背景
看好書中的推薦名單
看書後參考書目
看內容
看翻譯品質、印刷品質
樊登選書有TIPS原則:
Tools:工具
Ideas:理念
Practicability:實用性
Scientificity:科學性
樊登建議多充實
心理學、國學、經濟學、管理學、邏輯學、哲學、人生經驗等七大領域,
我認為可以繼續擴充到更多領域,
社會學、天文學、科普、醫學、語言學、商業、佛學、烹飪、人類學、氣象學、地理學、教育學、學習方法、寫作技藝、等這些。
由深而廣地去閱讀。
書中最後一部分,
是他公開如何用心智圖來幫助他說書。
樊登說給自己一段完整的時間去閱讀吧,
放下你的手機。
好好讀書,
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