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度讀的最後一本書,光看副標「那些我們自欺欺人的方式以及如何從痛苦困境中解脫」便很受吸引。書裡好幾則生命故事也有某個片段的自己被映照出來,所以面對作者的關鍵提問,也有種被戳中難堪處的感覺,例如:「這種尋求幫助卻不讓自己得到幫助的模式,是否就是妳希望我幫助你的地方?」
這本書的書寫方式有點雜亂,有些地方的翻譯也不夠流暢,但可以歸結出三點特別受用的概念:
擁抱希望比面對現實容易,有些我們以為自己是在正向思考,透過等待幻想成真來逃避真相,或者說逃避自己的陰影。這麼做太容易了,我們由不得已經傷痕累累的心再受打擊,所以告訴自己「我就是愛他」、「只要我……,就一定……」「他應該/當然要……」、「我應該要接受懲罰」…等等的謊言。卻不知道一開始保護住我們的謊言,會隨著時間變成最具殺傷力的敵人。而我們也為此備受折磨,企圖以療癒、抗爭等等的方式曲線救國,不僅不知道「陰影處藏有黃金」,甚至不知道我們不需要試著修補生命(或者稱之為修復我們的幻想),而是願意如實地去看、接受事實就是如此,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臣服於生命。不必改變它、不必解釋它,然後改變就開始了。
接受他者永遠是個謎,永遠有自己的投射可以被揭開的地方。當我們說愛的時候,愛的是我們幻想對方應該是的樣子,還是可以接受對方有不符合我想像之處?努力去看見真正的對方,然後愛這樣的對方。這樣旳愛不會有所謂的「你變了」、「破滅了」的遺憾,而是接受對方、尊重對方可以是他自己想成為的樣子,或者他原本的面貌。而我口中的愛,面向的不是我期待他該有的樣子,而是真正的他。
「讓痛苦經過你吧。」不要再延續你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