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30

不拖延的人生 BY 壹團 Chuck/育良

不拖延的人生一書作者皮爾斯.史迪爾博士針對「拖延」整合了801個研究成果設計出不拖延方程式:動機 = ( 期望 x 價值 ) / ( 衝動 x 延遲 )。再逐章介紹分子分母與拖延之間的關係,並提出調高「期望」、創造「價值」、克服「衝動」與減少「延遲」的具體策略與作法來提升動機克服拖延。首先,藉由建立適度的自信與樂觀,可以調高期望。替自己設定一連串富有挑戰性但最終可達成的務實目標,能將動機最大化,並且使得成就富有意義。其次,重新定義工作或任務的價值,讓目標變得像遊戲一樣有趣好玩。用想達成的正面狀態來描述目標(趨向型目標),而非想避免的負面狀態(迴避型目標),例如,我要探索這個世界,而非不要宅在家。在馴服「衝動」的部分,作者認為「衝動」位於拖延的核心,比起其他幾項關係更為密切。由於演化緣故,衝動(活在當下立刻滿足)是人類的天性,畢竟在幾萬年前的大草原上,生存是人類祖先優先考量的事。所以對於重要但不緊急的長期目標,自然容易被眼前緊急的事或誘惑給取代而造成拖延。書中作者引用希臘神話中的奧德修斯在航海時抵抗海妖歌聲的故事來做比喻,建議我們事先防範當下的衝動。如果我們能預見這些強大的誘惑,就能事先採取行動來迴避。正如剛逝世的智者查理·蒙格所說「如果知道我會死在哪裡,那我將永遠不去那個地方」。所以,弄清楚誘惑或容易造成分心的事物有哪些? 在被誘惑控制之前先下手為強,移除這些誘惑眼不見為淨。最後,「延遲」是一種將未來好處或壞處以時間折現的概念。當我們在決定做哪件事的時候,首要的考量除了能得到什麼好處或壞處外,還會考慮需要等多久? 因此較小但迅速能得到的好處(一塊蛋糕)會比較大但需要等待的好處(身體健康)顯得更有價值,也因此造成了對長期重要事物的拖延。要縮短延遲的方式則是以具體的方式描述長期目標,並拆解成一個個短期的小目標與較近的期限,減少對時間的敏感度。整體而言,這是一本理論與實務兼具而值得推薦的書,即便是2011年出版的老書,書中的概念與建議作法放到現在依然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