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群友的推薦,本來看介紹以為是一本充滿驚悚感、愛恨糾葛鮮明的小說,
沒想到情緒是緩慢蔓延出來的,書中對於家庭的渴求或是疑問,不是一瞬間,是經過時間摸索的恍然大悟。
如同博客來的介紹"華美張揚的荷蘭大宅,是梅芙與丹尼童年的家,是媽媽拋下他們,爸爸組成新家庭,任憑他們陷入命運風暴的起點。"梅芙和丹尼互相羈絆扶持,或是更多的是丹尼依賴著梅芙,儘管他們長大了,擁有了許多,他們仍然會回到荷蘭大宅,遠遠看著,彷彿重新回到那個影響自己許多的傷痛之地,可以幫助自己更加壯大。好像不願意讓傷口恢復,不斷的掀開結痂,好像痛楚是有益的。
我很喜歡書中寫的這段文字"我們疊加在過去之上。現在已知的一切像個鏡片,我們透過這個鏡片回望過去,所以我們不是用我們過去的角度來看過去,而是用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過去,也就是說,所謂的過去已經產生了根本的變化。"當我們討論那些真實發生在自己身上,讓人痛苦的事件,怎麼看待,我們有可能真實的看待嗎?還是當多次回想,我們也加添了許多我們不真實的記憶。
特別是倖存之家從男性的角度來書寫,有很多的篇幅丹尼並沒有很明白的說明幼時的經歷到底對自己影響了些甚麼,但書中說"我們迷戀自己的不幸,甚至愛上我們的不幸。覺得厭惡至極,是因為我這時才發現,我們竟然讓這件事持續了如此之久,是因為我們決定放手了。"可見其實這些如鬼魅般的糾纏,直到最後的1/3,才可以窺見傷痛在慢慢癒合。
這本小說不會太厚,文筆流暢,整體來說非常推薦,配合周末的午後雷陣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