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提主要在講行為經濟學最常見的選擇問題,假如規劃者在讓一般人進行選擇時,給予一點點「推力」,是不是可以讓一般人得到好一點的選擇結果?
過去經濟學常常假設每個人都是所謂的經濟人,做任何選擇都是有意識思考後的理性結果,但事實上大眾是以一般人為主,在注意力被各種瑣碎事物耗盡之後,選擇常常是依照惰性來進行。
那麼,這樣規劃者是不是應該要多管閒事一點,來幫一般人做選擇呢?這時就有家長制與自由制的辯論,而作者提出一個中庸的自由家長制,規劃者給予一個較好的預設選項,但參與者可以自由選擇不同的選項,同時滿足了自由選擇的需求但又給予懶得/無暇思考的人們一個理論上最佳選擇。
期待社會上的各種事物都能透過規劃者的一點巧思及多管閒事,讓整體社會在不用付出什麼代價的情況下就能更加進步、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