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是懸疑/推理小說的擁護者,學生時期有一度非常迷日本作家的風格,舉凡宮部美幸、東野圭吾、綾辻行人、赤川次郎、湊佳苗的作品都有涉獵一些,覺得人物心理轉折的刻畫與故事背景的描寫非常細膩。直到某日接觸到派翠西亞康微爾的女法醫系列之後,歐美實事求是的科學論證風格完全改變了我對推理小說的喜好,看完史卡佩塔系列一度沒碰上更能令我狂熱的推理小說,直到群友推薦這本《外科醫生》。
派翠西亞康微爾為社會新聞記者與法醫紀錄員出身,寫起兇案現場時頗有鑑識的味道;但泰絲格里森的背景是醫師啊,在《外科醫師》這本書中,多數要角都呼應書名設定為外科醫師的背景(或擁有其學識),因此作者更能在各方面把這些要角詮釋得淋漓盡致,像是女性醫師在職場上工作會遇到的困難、急診室搶救的判斷方式與過程、兇嫌凌遲死者的解剖手法等,都交代得十分科學且詳盡,在閱讀曲折離奇故事的同時彷彿增加了醫學知識(並沒有)。
故事由連環兇殺案為開端,帶入女主光鮮亮麗、堅不可摧外表下的黑暗際遇,再進一步剖析某受害者族群如何在反覆懷疑調適接觸外在環境的心境與歷程,更詳細刻畫了兇嫌病態扭曲的精神及思想狀態。書中幾次轉折的情節與線索揭露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轉折,故縱使劇情仍不脫女主怎樣都會深陷危險之中的安排,還是精彩到讓人想要一口氣屏息看完。
很怕會爆雷破壞閱讀樂趣,故事情節就不細述。最後附加一個醫師朋友對此書的評語:「刻畫得太寫實,很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