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馬克 著
顏徽玲 著
這是反戰作品,背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很多名19歲的德國少年,被中斷求學,應徵召入伍,接受為期數個月的訓練,了解什麼是槍、刀、部隊組織、體能訓練,即被送到戰場去。男主角保羅即是其中之一,分發到前線單位。
前線打仗即是在炮兵隊之前的衝鋒部隊,最靠近敵軍的第一線。第一線士兵用肉身抵擋敵方炮彈的單位,躲在壕溝,趁敵方砲轟彈盡,補充彈藥之際,我方炮火不停歇時,前線士兵衝出壕溝往前奔跑佔據領域,清空敵軍,再找庇佑躲好,等待我方炮兵戰車陣營前進到射程之內可以保護到前線人員,則再次行動衝鋒往前。這個區域炮聲隆隆,前線士兵需要的技能反而是聆聽。你聽到很大聲的砲聲,其實不會炸掉你,那個射程落點在我們後方了,反而要注意聽有沒有挾帶高音低聲波的炮聲,這就要小心,這種追擊砲的落點很近,殺傷力強,會把人炸飛、壕溝整個炸平。保羅跟戰友就這樣教導沒有3個月就上場的新兵們,新兵認真聽完後,炮聲響起,恐懼驅使又開始到處亂竄...
本書以第一人稱敘事,即是保羅參戰的記事,單純直率的表述,帶有大男孩的幽默描述戰爭歷程、戰地好友的情感、以及沒有在打仗的"平凡"日子 ; 也會討論戰爭以外的事情,像是不用打仗後,我們還要準備學籍考試? 未來是長怎麼樣子? 讓我們透過窺視一個前線士兵的生命歷程,看到戰爭的世界。
戰爭,讓人注意到生活中平凡的渺小,更為珍貴。像是媽媽所做的難吃的菜。
戰爭,有種不明白 : 忽然成為敵我的雙方,在此之前我們不認識彼此,仍需要在這個地方握著刀槍,結束陌生人的生命
離開戰場,回到熟悉的故鄉,都懷疑自己,是否開始懷念身處在戰場的自己。故鄉沒什麼改變,但我已不再沒上過戰場的人,戰爭的殘酷無法在故鄉輕言言喻。除了戰場,哪裡還有我未來可存在的地方
上面幾句是我的感受,而書中不少金句,會想反覆思索